吕洞宾是哪个朝代的 1959年,吕洞宾之墓在山西被发现

562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30 19:36:56    

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有人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话,这个吕洞宾是我们熟悉的神话故事“八仙过海”里名气最大的一位神仙。

传说他神通广大,懂剑术、医术,匡扶正义,救死扶伤,济世度人。时而浪游四海,时而隐居无踪;忽而混身于市井,忽而现身于豪门,有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从五代宋初以来,他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其实,吕洞宾不仅仅是人们传说中的神仙,还是历史上真真实实存在过的高人。他不仅剑术、医术高明,还写得一手好诗文,现收录在《全唐诗》里的就有两百多首。

对于这样又人又仙的吕洞宾,他的出生入世,自然引起了很多后人的兴趣,可平常人对这些一般都是无从考究的。直到他的墓在山西被发现,打开棺木之后,连专家都直呼这不可能。这样一来,让本就不太清楚事件缘由的人们更觉得扑朔迷离了。

一、发现吕公祖墓

1959年,正是新中国百业待兴的时期,兴修水利、蓄水发电,各种努力,大力发展生产。当时,国家正在兴建黄河三门峡水库,而著名的元代道教宫观永乐宫正好在工程的淹没区。

永乐宫又名“纯阳宫”,是道教圣地,相传最初是神仙吕洞宾建的。永乐宫是在元初宁宗二年(即1252年)“吕真人祠堂”(亦即吕洞宾祠,已有一两百年历史)原址上扩建的,规模宏大,是我国迄今保存的三大道观中最完整的一座。

永乐宫里精湛的壁画,是珍贵的历史遗产,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为了保护好这些著名的道教壁画,历经几个月的多方考量研究,最后国家决定把永乐宫1:1还原整体搬迁。

1:1还原整体搬迁永乐宫,这对新址有很高的要求,首先距离原址不能太远,气候与原址也要基本相同,坐落朝向最好也一样,这样才有利壁画的保存。经考察,最后新址选在距离原址2.5公里的芮城县北龙泉村五龙庙附近。

安排大量的绘画家和美术学院的师生对壁画临摹、拍照、测绘,然后由工匠实行剥离、迁建。这是一项艰巨而艰难的工作。完成了壁画的拆迁后,跟着开始拆迁建筑物。永乐宫恢宏雄大,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几乎全部搬迁到新址,这的确是一件伟大的工程。

随着工作人员的拆迁进度和范围的扩大,在永乐宫宫门外东大约200米地,意外地发现了一处墓。

墓坐北向南,墓基约有26亩大小。如果在远处,根本看不出这是一座墓,因为周围杂草丛生,遮住了墓的轮廓,墓顶也早已塌毁,没了墓该有的凸形。

之所以说它还是墓,是在草丛中发现了墓碑。扒开杂草,擦掉碑上面的污迹,可以清楚地辨认上面的碑文,刻着的是“大唐纯阳吕公祖墓”几个大字,是一块元刻石碑。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吕洞宾的墓?一直以来,吕洞宾都只是作为神仙出现在人们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里,对真实世界里的他知之甚少。现在从墓碑上看,这的确是吕洞宾之墓,根据历史记载,吕洞宾名岩,号纯阳子。

世人一直没能找到这位又神又人的吕祖之墓,还以为真的只是传说中的神仙,不会生老病死的。而这个墓的发现,如果证实真的是吕洞宾的,那就很好的说明吕洞宾是真实存在过的。

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工作人员赶紧把这个重大发现向上级作了汇报。

二,开挖吕公祖墓

1959年12月7日,国家就派了考古专家队伍过来。考古专家们也暗暗地有些激动,万万没想到,一直渺无踪迹的吕祖之墓,竟然就这样找到了,于是赶紧安排开挖。

专家经过仔细的勘察,确认淹土下面是单室土穴墓。因为墓顶坍塌,墓室积满了淤土。

清积土是一项既繁琐又极考验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一不小心就会改变原有的样子。把积土一点一点往外清,先出现在考古工作人员眼前的是一条长方形竖穴墓道,长3.16米,宽1.43米,深5.6米,一直下到洞室。

随着墓室的积土慢慢被往外清,墓室的形状也逐渐呈现出来了,是一个平面为梯形的墓室。经过专家的测量,南北长3.16米,北面宽1.8米,南面宽1.48米,墓室壁高1.4米。

真的是一个很没规模的小土墓穴,很令人意外,但这一切好像又很符合传说中吕洞宾的为人。因为墓穴又小又矮,给勘察测量等考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专家们弓着身子在墓穴里小心翼翼地缓慢移动,生怕弄毁了某些物迹,所以进度一直都很慢。

墓室内头朝北摆放着一具棺木,已经严重腐朽,经专家辨认,竟是松木做的棺,板厚约为10厘米,棺长2.15米,前宽1.38米,后宽0.96米。

专家小心翼翼地清理掉腐朽的棺盖,出现在眼前的竟然是两具尸骨,原来是一个夫妇合葬棺,这大大出乎专家们的意料。棺里左边是男右边是女,都是呈直伸仰卧状。两具尸骨都已经腐朽,尤其是女的,更为严重。

吕洞宾可是个有名的大人物,他的死总该有些许的陪葬品吧?这可又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

专家在男骨的腿骨东侧发现一个有黄绿紫三彩瓷枕,近长方形,两头略微大一些,中间较细,约长18.5厘米,宽10.5厘米。

在女头骨西侧发现一个小口圆腹素面灰陶瓷小罐,在骨架周围和死者口中发现了一共7枚铜钱,分别是4枚开元通宝,2枚祥符通宝,1枚天圣元宝。

有钱陪葬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尤其是像吕洞宾这样有名的人。但专家看着这些铜钱,却吓了一跳,这些铜钱竟然不是一个朝代的,专家们不敢置信地再次辨认,最后直呼:这绝对不可能!

三、吕公祖墓带来的困惑

根据史料记载,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武德四年打造流通,一直沿用至唐朝灭亡。而祥符通宝,是宋真宗祥符年间的,天圣元宝,是宋仁宗天圣年间的,这两种铜钱,都是宋代才铸造流通的。

根据元泰定元年重修纯阳万寿宫碑记:吕祖,讳岩,字洞宾,号纯阳子,是永乐镇往东北约一里的招贤里人。生于大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四月十四日。

在永济县记有唐代吕洞宾的故宅,旧誌记载:“在县南一百二十里永乐镇,唐郡其地为吕公祠,元中统三年改为永乐宫。”

以上记载和当地群众的传言,都指向吕洞宾是唐朝永乐镇人,且又有祠堂及墓葬在此。

清理中,这墓却是夫妇合葬墓。令人不解的是,虽有记载吕洞宾有过婚姻,但他入道后,已是脱离红尘,与妻子合葬是不符合道教礼仪的。

而令专家更加费解的是,女尸周围和口中的北宋祥符和天圣钱,尤其是口中的天圣元宝,证明这死者是在宋朝天圣以后埋葬的。

这与史料记载唐吕祖生存的时代相隔很远了。从大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到宋代的天圣年间,横跨了快200年!

“可能是二次迁葬”,有人怀疑。但专家从棺里的尸骨架排列完整情况来看,基本可以断定不是二次迁葬。

“可能这7枚铜钱是后期放进去的,墓被后期修补过。”于是又请来墓穴修补专家来做鉴定,墓穴修补专家根据墓穴的泥土松紧度,棺木的腐朽程度,棺木的移动痕迹等来判断,结论是不存在后期放进铜钱的可能。

也有专家学者根据合葬墓挖掘时的情况、女骨腐朽比男骨严重的程度,断定二者并不是死于同一时期,推断女的要远比男的早逝很长时间。墓没有二次开棺的迹象,就是在男者去世后,重把女骸与男尸一起合葬的。

而棺中的铜钱”开元通宝“、”祥符通宝“、”天圣元宝“是男者下葬时一同放进去的,也就是说,从”天圣元宝“可知,男者应该是死于天圣钱刚开始铸造的天圣初年,也就是宋仁宗初登皇位时,约公元1024年。这大约就是吕洞宾去世的时间。

难道吕洞宾本就是宋代人,并不是唐朝时期人?那那些史料的记载又怎么解释?

又或者吕洞宾真的活了将近200岁,从唐朝活到了北宋?太不可思议了,以一个凡胎肉体来说,这似乎是不可能的。

可根据《宋史》与《国史》记载,陈抟刚隐华山不久(约为942年或943年),吕洞宾多次访问他,那时,吕洞宾已”百余岁“。而陈抟去世时是端拱二年,即989年,吕洞宾有为陈抟写有诗文《哭陈先生》,其中有”寒云去后留残月“的句子,收录在《全唐诗》中。

可见,陈抟死后,吕洞宾还健在。按943年陈抟见吕洞宾时吕已百岁有余,到了989年陈抟 去世时,又过了46年,可推断,期时,吕洞宾至少已经146岁了。

吕洞宾善于气功导引和抗衰老之术,又精炼内外丹术,给世人留下了不少的丹诀,寿命长是极有可能的。在民间能被称作”仙人“的,其寿命肯定也是较于平常人高很多的。由此推断,吕洞宾应是个高寿之人。

自古至今,过百岁的人虽不多,但确实是有,相关记载虽不排除有夸大的可能,但也证实长寿老人并非空穴来风。

据《世说新语》载:并州刺史毕轨送汉故渡辽将军范明友之鲜卑奴,此女350岁,言语饮食如常人。

又据福建《永泰县志》卷十二记载:永泰山区有老人陈俊,生于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卒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享年443岁。

还有宋代邵伯温在《邵氏闻见录》中说自己亲见过一姓觉的卖药老人,后唐清泰时(934年至936年)当兵,宋元丰年末(1085年)仍健在,当时年近170岁。

近代,据1990年一月号《东南西北》月刊介绍,湖北崇阳一叫夏菊英的,1836年5月出生,到1989年才去世,活了154岁。

又有报刊在1987年报道:山西省翼城县北捍乡一个名叫梁秀英的老妇,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到此报道的1987年,已经133岁,仍然耳聪目明,脸色红润。

可见,百岁也并非人类寿命的极限了。随着现代社会物质丰富,科技发达,人们懂得养生了,百岁老人也越来越多了。

吕洞宾确实是个奇人,被尊称道教的祖师,深谙炼丹之术,开创了道教炼丹之术之大流。他慈悲为怀,随缘度人,成为了人们传说的救世和劝世的神仙,一直以来,深受民众的崇敬。

具有人仙双重属性的他,作为神仙,他可驾鹤仙去;那作为真实的人,却仍是个谜一样的人物,这个挖掘出的墓,是不是他的?这就有待以后我们的科学来揭开谜底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