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哪个朝代 长城距今两千多年,为何从不倒塌,原来秦始皇用了一个残忍的方法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作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它既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
历经沧海桑田,长城屹立不倒,正如中华民族经历磨难而前行的坚韧品格。

那么,这座千年古迹究竟凭借什么力量屹立至今?
历史的长河中,它记录了怎样的故事?
一、建长城的原因
长城最初建于战国时期,为了防范北方匈奴部族的侵扰袭击。

当时中原诸侯国各自为政,北方则聚居着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
这些游牧民族善于骑射,号称“马上生,马上死”,可以迅速组织起劫掠部队袭扰中原。
不同诸侯国在各自国境北部修筑城墙,以防御匈奴骑兵突袭。

其中赵国大将军李牧战功显赫,曾亲率五万精锐,一举斩杀匈奴十多万人,使匈奴不敢再接近赵国边境。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各国城墙连接起来,成为抵御匈奴入侵的长城防线。
这是长城的雏形。

秦朝初年国力强盛,匈奴暂时不敢犯边,但在秦始皇晚年,匈奴力量增强,开始频繁侵扰秦朝边境。
有预言说“亡秦者胡”,秦始皇为此非常担忧。
他先后派大将蒙恬和王离率领30万大军深入匈奴腹地,将其逐出阴山以南地区。

接着下令蒙恬沿阴山修筑长城,形成一道坚固的防线。
匈奴善于骑射,行动敏捷灵活,常常来去如风,给边疆百姓造成很大危害。
长城可以阻止匈奴骑兵突然入境,如果确有入侵,也可提前发出警报,调动部队应对。

否则,每当匈奴来袭时,边防军队往往于事无补,只能眼睁睁看着匈奴掳掠而去。
长城可使匈奴即便入境也无路可退,我军可以步步为营地歼灭之。
长城修筑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

据说当时动员了全国二十分之一的人口参与修建,工人、军队和犯人都被派到最艰苦险要的地段。
修建历时十余年,牺牲了数十万人民才完工。

如果直接深入追击匈奴,会远离补给线,粮草运输十分困难。
而长城可以长期形成稳固的防线,无需大军长期驻守边境。
所以在当时条件下,长城是最经济有效的防御手段。

后世许多朝代也曾对长城加以维修巩固,可见其防御作用非凡。
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意志和抵御外敌的伟大工程,是全人类的瑰宝。
它展现了古人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也提醒后人要时刻警惕北方来犯之患。

那么长城的工人们是如何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呢?
二、长城是怎么建成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同时也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为了巩固边疆,保卫首都咸阳的安全,秦始皇下令将已有的各国城墙、长城建设连接起来,形成一张防御网。
这项浩大工程不仅耗资巨大,也动员了大量人力。

长城主要分布在山岭峻岗之间。
运输建材是修筑长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石料和木料等材料体积繁杂,光靠人力搬运已然吃力。

为提高运输效率,秦朝专门制作了简易木车,也设计了一些滑车和绞车,甚至还动用了牲畜力量。
牛、马、驴等牲畜拖拉车辆,驮背运载建料。
但大部分运输工作还是依靠大量征调来的农民,他们吃力地挑担徒步跋涉在崎岖山路之间。

为确保工程进度,监工严格管理,稍有怠慢就要受鞭笞等残酷刑罚。
长城所需的主要建材有石料、木料和黄土等。
石料就地取材,分别采自陕西关中平原的花岗岩和河南黄河沿岸的砂岩。
花岗岩硬度较大,成为常用石料,砂岩相对较软,但亦可用。

木料则有松柏等。
至于黄土作为筑城墙体的粘合材料,直接采自现场周边。
另外,秦朝制砖工匠还尝试在砖内加筋,如用芦苇、红柳树枝提高砖块的抗压强度。
质检非常严格,稍有瑕疵就要受刑讯逼供、肉刑甚至斩首之类的残酷刑罚。

建造长城的人力主要来自强征的农民。
蒙恬统领的三十万军队也参与建设,但大部分仍是民夫。
据史书记载,高达五十万人被全国范围内强制征调,几乎是全国所有的男丁劳力。
后期甚至连妇女也被胁迫参与其中。

这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全国农业生产完全停滞,国家经济濒于崩溃。
大量农田荒芜,民不聊生。在残酷的秦法和监工的鞭笞逼迫下,人心涣散,酿成秦末农民起义的导火索。

许多知识分子如屈原见状痛心疾首,发出警示。
历时十年,秦始皇终于修建起这道总长万里的长城。
但这座世界奇观的背后饱含着无数民众的血泪辛劳。

它既是秦朝国力鼎盛的象征,也埋下了这个帝国快速衰亡的伏线。
长城完工那一刻,也许正是秦朝盛极而衰的分水岭。

秦始皇运用全国之力修长城,可见其“力”,但过度榨取百姓劳力导致国破家亡,亦可见其“不智”。
学者对此议论纷纷,或赞或非。

但不可否认,这座古老的万里长城见证了中华民族浩瀚而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那么长城到现在已经2000多年的时间还屹立不倒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长城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
长城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历经几个朝代修建,横跨中国北方的山川河流,延绵万里。
其修建过程可谓艰辛无比,数以万计的劳工参与其中,许多因筑城而死伤或流离失所。

修长城的劳工来自各地,有被征调的民夫,有被派往的士兵,也有自愿前来的匠人。
他们中间既有富商大贾,也有普通百姓,甚至还有很多农民。
这些参与修筑长城的劳动者,为了这个伟大的工程项目,舍弃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来到边疆支撑起长城的篑架。

在这样高压的统治下,所有老百姓都不得不服从这些命令,日以继夜地在长城工地劳动。
政府还派出大批官吏,昼夜驻守工地,以防工人偷懒敷衍。

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下,长城的建设速度非常快。
据说当时长城上的一块砖约30斤重,为了能够让砖块固定住,建工采取了非常残酷的方法。
将两块新烧制的砖块并排放在地上留有缝隙,然后用第三块砖填入缝隙,最后再用第四块砖猛击。

如果有任何一块砖裂开,这名工人就会受到严重的刑罚。
正因为如此严苛的手段,长城砖块的质量得以保证。
此外,长城砖块的粘合剂也非同寻常,它由大量糯米水熬制而成,与泥土混合使用。

这种粘合剂黏性很强,使得长城砖块之间牢固贴合。
当时的社会对糯米的需求很大,用这样昂贵的材料来制作粘合剂,可见皇帝对长城的重视程度。

正是在如此残酷而严格的监督下,数十万民工共同建成了这条万里长城,使其屹立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见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和伟大创造。
四、长城现在的意义
如今,长城上的五颜六色灯光,照亮了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前程。

这条纵横万里的长龙,已经不仅仅是一座古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新的希望。
长城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与时俱进,不断承载着新的内涵。
古人修筑长城,是为了保家卫国。
如今,我们在长城脚下奔波,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长城上那些来自各地的游客,他们的欢声笑语,正预示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新气象。
漫步长城,我们不仅看到的是千年的沧桑,也看到的是五十年来的变迁。
历史长河里,五十年只是短暂的瞬间,但在这短短五十年里,我们的长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如今已成为各国游客的热门景点。
橘子洼水库一带的长城,五颜六色的照明灯打造出壮观的夜景,古老的长城焕发出耀眼的现代气息。
长城承载的,不仅是千年的历史沉淀,也有着当代人的新期待。
在长城脚下,我们不仅能找到古人守边扬鞭的英雄气概,也能感受到当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漫步长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磨砺奋进的将士,也有异国他乡的游子。
他们或驻足凝望,或举杯畅饮,在这条古老的长城上,书写着属于当代的华彩篇章。
长城之上,承载的不仅是过往,也有着当下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憧憬。
游人们在长城脚下合影,留下的是青春的模样,他们在城楼上举杯,预约的是美好的未来。

这条连接古今的长城,见证着中华民族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诞生。
在长城上,我们既能找到老一辈人不忘血脉、继续前行的豪情,也能感受到新生代勇于担当、积极向上的激情。
这座世界奇迹,承载的不仅是先人的智慧,也体现着后人的进取心。

长城的延续,不只是砖石,更是代代人心中的信念。
相关文章
-
出门带伞!安徽今日持续雷阵雨天气
11日午后到傍晚,安徽多地出现分散性降水。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12日安徽省仍多雷阵雨,其中江南部分地区中雨,局部地区可达大雨。12日早晨,合肥市天空多云。11日下午到傍晚,气象部门连续两次发布强对流预警。12日,合肥市还要当心雷雨和阵雨。据合肥市气象台12日早晨发布的预报,今天白天:多云到阴天,有
2025-07-12 11:26:00 -
美国波音公司与一名埃塞航空空难遇难者亲属达成和解协议
当地时间7月11日,美国波音公司与一名加拿大男子达成和解协议,该男子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在2019年埃塞俄比亚航空的致命空难中遇难。据悉,在达成和解前,该案原定于14日在法院进行陪审团审判,以裁定赔偿金额。但在调解员的促成下,双方最终达成协议。目前尚不清楚协议具体内容。2019年3月,埃塞俄比亚航空一架
2025-07-12 08:44:00 -
重庆市两名干部被查处
重庆市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唐雪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据驻市教委纪检监察组、江北区纪委监委消息:重庆市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唐雪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驻市教委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江北区监委监察调查。唐雪平简历唐雪平,男,汉族,现任重庆市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主任。
2025-07-12 07:09:00 -
双语H5丨尼山·未来已来
千年尼山,薪火绵延。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正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拉开大幕。万国问礼,雅乐四起,当“学而时习” 遇人工智能,古哲思与新科技迸彩,奏跨时空和弦,亲“六艺” 之韵,品礼乐新生。尼山论坛正书写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全球叙事。扫描海报二维码观看H5,走近尼山!
2025-07-12 00:11:00 -
李竟、陈玉士提拔带病干部,被通报处理!
7月11日,山西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临汾市委委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竟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涉嫌受贿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据长安街知事消息,这是官方首次披露李竟已落马的消息。公开资料显示,李竟出生于1966年10月,山西浮山人,曾任隰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洪洞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临汾市委组织部副
2025-07-11 21:16:00 -
荆州:以“硬”举措激发新活力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 周安一 万杨 陈孝武 胡威虎 董浩)民营经济强则荆州强,民营经济兴则荆州兴。贯彻落实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暨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荆州市直部门将以“硬”举措激发新活力,凝聚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在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下,2024年,全市民营经营主体58万户,贡
2025-07-11 2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