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扉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五首名诗赏析,语言清新,意境高远

95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28 18:49:43    

导语

叶绍翁的出生年份不详,有人认为是绍熙五年(1194年),也有人认为是淳熙十二年(1185年)到绍熙元年(1190年)之间。

叶绍翁原姓李,后因受祖父李颖士牵连,家业中衰,少时即嗣于龙泉叶氏。他的祖籍应为福建路建宁府浦城县,而非处州龙泉。他自小就显示出了诗才,曾在乡校学习。

叶绍翁可能是通过太学上舍试出仕,参加过制举考试,极可能担任过史官。他曾在朝廷做过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与各学派人士都有交游,但自己却不是南宋道学学派中人。

据周密《齐东野语》载,叶绍翁在元灭宋后尚在,作《题鄂王墓》诗怀念岳飞。他的去世年份也不详,有人认为是咸淳九年(1269年)。

第一首《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不成,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两句交代了诗人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诗人用“应怜”一词,暗示了自己对春色的渴望和对主人的怨恨。

屐齿是木鞋底前后的高跟,印苍苔则形容园内荒凉无人。小扣柴扉,表示诗人轻轻敲门,不想打扰主人。

久不开,则说明主人不在家或有意拒客。这些细节都反映了诗人的孤寂和失望。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转折了上文的情绪,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春景画面。春色满园,形容园内花木繁茂,鲜艳夺目。

关不住,则暗示了春天有着无限的生命力和活力,任何人为的障碍都无法阻挡它的展现。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全诗的精彩之处,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形象,表现了春天的美丽和大方。

红杏是一种早春开花的果树,颜色鲜艳,气味芬芳。出墙来,则说明红杏已经开得十分茂盛,甚至超越了园墙的限制,向外伸展。

这既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主人的讽刺。诗人借红杏出墙来表达了自己对春色的欣赏和对主人的不满。

这首诗情景交融,千古传诵。它既写出了作者游园不值的遗憾和失落,又写出了春天无法被封锁的美好和自由。它既有淡淡的忧伤和寂寞,又有浓浓的喜悦和欣赏。它既有对主人的怨恨和讽刺,又有对春天的爱慕和赞颂。它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春日世界。

第二首《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他在异乡夜晚思念家乡和儿童的感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两句写作者在江边客舟,听到秋风吹落梧桐树叶的声音,感到寒冷和孤寂。梧桐是秋天的标志,寒声是寒气的象征,送字表明风声直达作者的耳朵和心灵。

客情是旅客思乡之情,动字表明秋风触动了作者的心弦。这两句借景抒情,以声入耳,以风动情,写出了作者漂泊不定、凄怆落寞的心境。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这两句写作者在夜深人静时,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盏灯火,猜想是儿童在捉蟋蟀。

儿童是指作者自己的孩子或者故乡的孩子,挑促织是指用细长的东西拨动蟋蟀,促织是蟋蟀的别称。篱落是指篱笆围成的住宅,一灯明是指灯火孤独地闪烁。

这两句以人衬景,以景映情,写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家乡亲人的怀念和留恋。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写出了作者在异乡夜晚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一种深沉而含蓄的思乡之情。

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动静结合、悲欢对比、传情达意等手法,使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韵味。这首诗被誉为“江湖派”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首《烟村》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烟村》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绝,描写了一幅山村景色,富有诗意和情趣。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这两句写诗人在山中行走,远远地看到一片烟雾缭绕的村落,听到犬吠声传来,想要寻找人家的踪迹,却找不到。

用“隐隐”、“欲寻寻”、“不见”等词,表现了诗人的迷茫和渴望,也增加了山村的幽深和神秘感。

只于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这两句写诗人在山中发现了一处桥断溪回的地方,只见清泉从桥下流出,岸边开着几朵碧桃花。

用“只于”、“流出”、“三数”等词,表现了诗人的惊喜和欣赏,也突出了碧桃花的珍稀和美丽。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了对比,前者写山村的隐没和寂寞,后者写山水的清幽和生机。

这首诗以山村为题,却不直接描写山村的景物和生活,而是通过诗人的视角和心境,展现了一种与世隔绝的意境。诗人既感叹山村的荒凉和孤寂,又赞美山水的秀丽和动人,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俗的情怀。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含蓄,音律优美而和谐,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第四首《秋日游龙井》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秋日游龙井》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在秋天游览杭州龙井的情景和心境。

首句“引道烦双鹤”,引道是指请人陪同,烦是指邀请,双鹤是指两位友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想要与友人一起游玩的愿望,也暗示了诗人的孤寂和寂寞。

第二句“携囊倩一童”,携囊是指带着酒囊,倩是指委托,一童是指一个小童。这句话说明了诗人游览的准备,也显示了诗人的随性和自由。

第三句“竹光杯影里”,竹光是指竹林的光影,杯影是指酒杯的影子。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龙井边饮酒的场景,也反映了诗人的闲适和惬意。

第四句“人语水声中”,人语是指友人的谈笑,水声是指泉水的流淌。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交流的乐趣,也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第五句“不雨云常湿”,不雨是指没有下雨,云常湿是指云气常常湿润。这句话描写了秋天龙井的特殊气候,也暗含了一种清新的意境。

第六句“无霜叶自红”,无霜是指没有霜冻,叶自红是指树叶自然变红。这句话描写了秋天龙井的奇特景色,也传达了一种美丽的感觉。

末句“我来何所事”,我来是指我为什么来到这里,何所事是指有什么事情要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游览的目的和意义的思考,也显示了诗人的超然和洒脱。

收尾“端为听松风”,端为是指只为了,听松风是指聆听松树的风声。这句话回答了诗人对自己游览的目的和意义的思考,也彰显了诗人的高雅和清高。

《秋日游龙井》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通过对龙井风光和友情交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秋天游览龙井时的情景和心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欣赏,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和境遇的反思和超脱。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象生动优美,气韵高远清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五首《嘉兴界》

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嘉兴界》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他在嘉兴边界上所见的杭嘉湖平原的景色。

平野无山尽见天,九分芦苇一分烟。这两句写途中所见,景象阔大而逼真。诗人用“平野无山尽见天”表达了茫茫无边的原野,没有山峰,远望天地相接的开阔感。

诗人又用“九分芦苇一分烟”写出了轻雾笼罩的一大片芦苇,在迎风摇曳的细节。这里用“九分”和“一分”来形容芦苇和烟雾的比例,是以少胜多的手法,增加了诗意和气氛。

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这两句写水乡人的劳动情景,画面有了生活气息。诗人用“悠悠绿水分枝港”写出了碧绿春水把江河分成多少支流、汊港的情形。

用“悠悠”一词,既表现了水流缓缓的状态,又表达了诗人对水乡风光的赞美和留恋之情。诗人又用“撑出南邻放鸭船”写出了一位邻居撑着小船,放牧着鸭群的动态。

用“南邻”一词,既显示了嘉兴一带是邻里相接的繁荣之地,又表现了诗人对水乡人民的亲切和友好之情。

这首诗从开阔到细致,从风景到人事,仿佛像电影中常用的手法,把镜头从远摇近。诗人不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也描绘了水乡人民的平和生活。

诗中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总结

叶绍翁的诗风格是江湖诗派的代表,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他的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以七言绝句最佳。

叶绍翁的诗中最经典的是《游园不值》,这首诗写了他在春天游览一座园林,却发现园主已经不在人世,只有一枝红杏出墙来,显示出春色无限。这首诗用了极其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春光和生命的感慨,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的孤寂和无奈。

相关文章